首页> 光明日报 > 正文

让崇尚科学家精神蔚然成风

2024-03-25 21:28:43来源: 光明网

调查问题加载中,请稍候。
若长时间无响应,请刷新本页面

  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。”从钱学森、邓稼先、蒋筑英、赵忠贤、屠呦呦到李保国、南仁东、黄大年、钟扬、王逸,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奋斗,还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。科学家精神是在不断的科研探索中创造和积淀出来的,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能否在新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,既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战略、创新制度是否完善,取决于人才培养是否科学,更取决于精神气质是否彰显。只有挖掘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,接好科学家精神代际传递的“接力棒”。让全社会都可学可效,人人都可以尽己所能,努力成才,尽展其才,才能凝聚起人才强国的磅礴伟力。

  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。“风清则气正,气正则心齐,心齐则事成,风清气正好扬帆”。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和良好氛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。现实中,个别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仍然存在“学阀”作风、学术不端、浮夸浮躁、利益输送等问题。基于此,各级人才管理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,完善管理机制,大胆突破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藩篱,从而使科研生态不断纯正,学术风气不断净化,有效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。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要把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结合起来,主动发现、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,严守科研伦理规范,守住学术道德底线。科研人员要有反求诸己的自律、品德修养的提升,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。

  要创造尊重创新的科研环境。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,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环境最能左右人的行为。尊重创新的科研环境最能催生创新性人才。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放权力度,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,破除束缚科学家手脚的繁文缛节,引导和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。要健全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,破除“以帽取人”之风,做到“破四唯”和“立新标”并举,加紧实行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”等制度,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、挂帅出征,不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。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,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、大胆假设、认真求证,把失败转化为再努力的铺路石,让广大科研人员真正卸下包袱、轻装上阵。

  要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。“风气乃民心所向,风气正方能兴枯让旺”。社会风气是体现价值观的流行性群体行为,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道德、价值理念的风尚、习气。当然,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、尊重科学的氛围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久久为功。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机制,弘扬与传播科学家精神,积极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,营造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。要深入挖掘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思想、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,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,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让科学家成为年青一代的偶像,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。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,有针对性地加强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教育,鼓励引导青少年接续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,树立追求真理、勇攀高峰的科学志向。(赵星)

  

[责编:王丽媛]

阅读剩余全文(
"); }